专家介绍





您的位置>首页>信息库>文献信息库>文献内容

 

急性脑卒中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文军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脑卒中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结果 出血性卒中37例,缺血性卒中63例;高血压、冠心病为常见诱发疾病;动态发病以出血性卒中常见(64.0%),静态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常见(61.0%);CT显示卒中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多见。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对预防此病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急性;临床分析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脑卒中病人100例,均经CT确诊,现将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61例,女39例,出血性卒中37例(37.0%),缺血性卒中63例(63.0%),年龄12~82岁,平均64.8岁。年龄<39岁3例,40~49岁10例,50~59岁21例,60~69岁31例,70~79岁26例,>80岁9例。既往高血压病史58例,发病时血压超过18/14.6kPa 30例,卒中史33例,冠心病史27例,其中房颤6例,糖尿病史11例,嗜烟史(>5年吸烟史,日平均≥10支)36例,嗜酒史(>5年饮酒史,日饮白酒200~500ml)34例。


  1.2 既往史和卒中发病的关系 见表1。


  表1 既往史与卒中发病的关系(略)


  1.3 起病状态 出血性卒中动态发病(激动、劳累)64例(64.0%),发病时表现头痛、呕吐、抽搐或意识障碍59例(59.0%);缺血性卒中静态发病(睡眠、休息)61例(61.0%),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82例(82.0%)。


  1.4 辅助检查 CT扫描94例(除外SAH 6例)显示卒中好发部位是脑基底节区占61.7%,其次为脑叶(29.8%)、脑干(5.1%)、小脑(4.4%)等部位。缺血性脑卒中以多发性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多见,占61.3%。此外既往无卒中史,首次在CT片同时显示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混合性卒中4例(4.4%)。心电检查88例,异常51例(58.0%),主要为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血脂检查73例,甘油三酯增高37例(50.7%),胆固醇增高26例(35.6%);血液流变学检查84例,血黏度增高28例(33.3%);二维超声心动检查68例,主动脉硬化、左室肥厚38例(55.9%)。


  1.5 治疗结果 按1986年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59例(59.0%),有效20例(20.0%),无效3例(3.0%),死亡18例(18.0%),其中出血性卒中13例,多死于脑疝;缺血性卒中5例,多死于并发症(肺炎、心衰、电解质紊乱等)或大面积脑梗死。


  2 讨论


  急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倾向。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以60~79岁组多见,而40~59岁组也有增多趋势,据统计,50岁以上年龄每增长10岁发病率增长1倍,男性高于女性30%[1]。因此老年人尤其老年男性应作为防治的重点。本组资料分析各年龄组的致病危险因素均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现已公认高血压是急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均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直线关系。不论老年人群还是非老年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均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2]。所以在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上,控制高血压是最重要环节,须早期诊断和持续、系统治疗。


  本组资料既往卒中史33.0%,糖尿病史11.0%,血脂增高占检查者51.6%,心电图异常率达60%。这些病症在临床上不典型时往往易被病人轻视,但它们都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常造成多发性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易反复发作。逐渐表现为血管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及精神错乱。留给病人、家庭及社会的后遗症极大。临床应及时控制高血糖和高血脂,对明显心电图异常给予足够重视,这也是防止脑卒中发生的重要一环[3,4]。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大量吸烟、酗酒对脑血管病(CVD)的危险性越来越大,本文资料也说明了这一点。吸烟可引起血液黏滞性增高,动脉壁损伤,血小板聚集[5]。饮酒则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室壁异常运动和高血压,增强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链活性,增强红细胞黏度及聚集[3]。有报道乙醇中毒对促发CVD来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有同等危险,它不仅是青年CV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是老年CV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因此在人群中应提倡戒烟戒酒。


  本组资料显示静态发病以缺血性卒中多见(61.0%),动态发病则以出血性卒中多见(64.0%),且常表现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血压急剧升高。当病情不允许或无CT、MRI情况下,以上症候可作为鉴别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的重要依据。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其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和消除这些因素,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不仅要集中在那些易患卒中者身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降低整个人群卒中危险的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略


来源:首席医学网

更多文章...


科室概况 |专家简介 |知识园地 |就医指南 |信息库 |交流论坛 |

 Copyright @ 2006-2008 营口市中医院中风病房  版权所有.
医院地址:营口市站前区建设街89号 内一科位置:医院内科楼3楼
公共汽车路线:4、6、7、12、15、17、26.到中医院站下车即到
科室联系电话:0417-3350732 3350729



SEO [PR] 敋懍!柍椏僽儘僌 柍椏儂乕儉儁乕僕奐愝 柍椏儔僀僽曻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