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您的位置>首页>信息库>文献信息库>文献内容

 

蛛网膜下腔出血“未治疗”原因的探讨
作者:

【摘要】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病死率和病残率很高的疾病,85%左右的自发性SAH由动脉瘤破裂引起。因此,积极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和及时外科干预才能降低再出血的危险。然而,大约17%~38%SAH患者未能接受针对出血原因的外科治疗,可以理解为“未治疗”。本文主要探讨“未治疗”SAH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643例SAH住院患者,分外科干预组和未治疗组。按照脑血管造影的情况,将未治疗SAH患者再分为3个亚组:未行脑血管造影组、脑血管造影阳性组和脑血管造影阴性组。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和结局,并与外科干预组相比较。


结果:477例SAH患者接受外科治疗,166例未治疗。未治疗组患者年龄大、临床神经学状态差、病死率高。76例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病死率6.6%,25例为中脑周围型SAH,占32.8%;38例脑血管造影阳性患者,50%死亡,主要原因是再出血。52例患者未行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由于神经学情况差),病死率达92.3%。外科干预组与未治疗组比较:病死率分别为11.7%和43.4%(p<0.01),70 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7.3%和52.3%(p<0.01),WFNS分级V级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8.8%和92.7%(p<0.01),70岁以上并WFNS分级V级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5.0%和84.6%(p<0.01)。在未治疗组72例患者死亡原因中,68.1%为首次动脉瘤破裂,23.6%是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在19例脑血管造影阳性死亡患者,12例为再出血致死,其中3例在等待手术期间出现动脉瘤破裂再出血,2例脑室引流术时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在进行血管内治疗时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AVM再出血,2例病变难以治疗,1例合并多个内科并发症。

结论:1/4的SAH住院患者未得到针对病因的治疗,主要原因是不良临床分级和脑血管造影正常。脑血管造影正常的SAH患者预后较好;脑血管造影异常和未做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因首次或再发出血而有很高的病死率。在老年和不良临床分级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治疗者。尽早行脑血管造影、及时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既使对老年患者和不良临床分级患者,仍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和减少致残率。

 

来源:中国卒中网

 

 

更多文章...


科室概况 |专家简介 |知识园地 |就医指南 |信息库 |交流论坛 |

 Copyright @ 2006-2008 营口市中医院中风病房  版权所有.
医院地址:营口市站前区建设街89号 内一科位置:医院内科楼3楼
公共汽车路线:4、6、7、12、15、17、26.到中医院站下车即到
科室联系电话:0417-3350732 3350729



SEO [PR] 敋懍!柍椏僽儘僌 柍椏儂乕儉儁乕僕奐愝 柍椏儔僀僽曻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