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室概况 | 专家简介 | 专科建设 | 媒体宣传 | 交流论坛 | 

当前栏目:首页 > 重点专科信息库 > 中药方剂 > 文章内容

苦杖散

目录
“苦杖散”在《普济本事方》卷十
“苦杖散”在《保命集》卷下
“苦杖散”在《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普济本事方》卷十:苦杖散

【别名】 地髓汤(《世医得效方》卷八)。

【处方】 苦杖根(即杜牛膝,多取洗净,碎之)30克

【功能主治】 治妇人诸般淋。

【用法用量】 水1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用麝香、乳香少许研调下。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世医得效方》卷八补。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十

《保命集》卷下:苦杖散

【处方】 苦杖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从高处坠下,涎潮昏冒;产后瘀血不散,或聚血。

【用法用量】 热酒调下。

【摘录】 《保命集》卷下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苦杖散

【处方】 牡丹皮、当归(洗,焙)、白芍药、延胡索、干漆(炒令烟尽)、羌活(去芦头)、独活香附子(炒)、红花、苦杖(一名虎杖)、干姜(炒)、蒲黄、肉桂(去粗皮)、川芎、甘草(炙)、鬼箭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血运,及儿枕疼痛,恶露不行,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虎杖散”。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SEO [PR] 敋懍!柍椏僽儘僌 柍椏儂乕儉儁乕僕奐愝 柍椏儔僀僽曻憲
?>白芷 金银花 野菊花 黄柏 地肤子 大菖蒲

【功能主治】 治一切疥癞疯癣。

【用法用量】 用河水煎汤,临洗入4~5枚猪胆汁,洗二至三次可愈。

【注意】 忌食发物,及吹风。

【摘录】 《疡科心得集》引《大全》

页首

《治疹全书》卷下:苦参汤

【处方】 苦参荆芥黄柏赤芍、归尾、银花、石菖蒲、何首乌各等分。

【功能主治】 疹出不能敛,血死肌表,色变青黑,久则身热发肿,其青黑之色,从外溃烂,脓水淋漓,痛痒不常者。

【用法用量】 煎汤洗之。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页首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苦参汤

【处方】 苦参1两,槐白皮(锉)2两,熊胆半两(研)。

【制法】 上除熊胆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匿虫)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熊胆末半钱匕,搅匀,空心温服。下部有疮者更灌下部。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页首

《圣惠》卷六十:苦参汤

【处方】 苦参1两,桃白皮3分,槐白皮3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疳(匿虫),上唇内生疮如粟,口中懊涩,面色枯白,好睡体重,虫蚀五脏。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盏,煎至2盏,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十

页首

《千金》卷五:苦参汤

【处方】 苦参8两,地榆3两,黄连3两,王不留行3两,独活3两,艾叶3两,竹叶2升。

【功能主治】 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取1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摘录】 《千金》卷五

页首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十:苦参汤

【处方】 苦参2两,黄芩2两,生地黄半斤。

【功能主治】 伤寒时气温病5-6日以上者。

【用法用量】 水8升,煮取1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注意】 忌芜荑。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温病截然两途,凡医但见壮热、头疼,概行发散,信手杀人,曷知温病是久伏少阴之邪,得春时温暖之气蕴化,湿从内发外,故用苦参搜逐肾家久伏之邪,取其苦燥湿寒除热,若五六日后,热交营分,彻外壮热,即加生地以清血脉之邪,黄芩以泄肌肤之热,较之初发,浅深不同,又非一味苦参可治也。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十

页首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苦参汤

【处方】 苦参2两,龙胆2两,升麻3两,栀子3两。

【功能主治】 暴得心腹痛如刺。

【用法用量】 苦酒5升,煮取2升,分2服。当大吐乃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页首

《金匮》卷上:苦参汤

【处方】 苦参

【功能主治】 狐惑病,蚀于下部,咽干。阴肿、阴痒、疥癞。

【用法用量】 《兰台规范》本方用苦参一升,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一日三次。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下部毒盛,所伤在血而咽干,喉属阳,咽属阴也,药用苦参熏洗,以去风热而杀虫也。②《金匮要略释义》:用苦参汤熏洗前阴病处,除湿热以治其本,则咽干自愈。

【摘录】 《金匮》卷上

页首

《家庭治病新书》:苦参汤

【处方】 苦参5钱,蜀椒1钱5分,川柏1钱5分,地肤子3钱。

【功能主治】 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家庭治病新书》

页首

《疡科心得集·补遗》引《大全》:苦参汤

【处方】 苦参2两,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大菖蒲。

【功能主治】 一切疥癞风癣。

【用法用量】 方中除苦参外,余药用量原缺。

【注意】 宜避风,忌发物。

【摘录】 《疡科心得集·补遗》引《大全》

页首

《麻科活人》卷四:苦参汤

【处方】 苦参、大风子(去壳)、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何首乌(乌豆水煮干)、白附子(乌豆水煮干)、威灵仙、胡麻仁、北全蝎(糯米炒)、僵蚕(姜汁蒸)、白蒺藜(炒,去刺)、牛蒡子(炒)、生姜(一方无独活,又一方有甘草)。

【功能主治】 麻后疮。

【摘录】 《麻科活人》卷四

枯痔疔_中药方剂_来内一科
 

当前栏目:首页 > 重点专科信息库 > 中药方剂 > 文章内容

枯痔疔

 

【处方】 红砒、明矾、朱砂雄黄、没药。

【制法】 第一步:取红砒0.3g,明矾0.6g(捣碎),混合均匀后,置瓦壶内,四面用炭火烘,火力须猛,约烧2~3小时(黑烟消逝,白烟出现即可)将瓦壶取出,待冷却后,即可得雪白的明矾与砒的化合物。第二步:①明矾与砒的化合物4份,朱砂1份,雄黄2份,没药半份。②米饭(干米计算)8份(煮成糊状)。把①项的四种成分先混合,捣碎,研成均匀粉末,并取出一成,与②项的米糊二成混合调匀,如太干可和开水,至可能搓成铁钉状的药锭,经过阴干或烘干,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 腐蚀痔核。主痔疮。

【用法用量】 在距齿线上0.3-0.5厘米处,沿肠壁纵轴成25°-35°方向旋转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1般深约1厘米,插钉多少,按痔核大小而定,1般每痔1次插4-6根,间距0.3-0.5厘米,应使钉外露1毫米,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

【摘录】 《中医外科学

【处方】 槐皮、苦参黄柏香薷

【功能主治】 阴囊下湿痒疮。

【用法用量】 煮汁洗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

《婴童百问》卷八:苦参汤

【别名】 苦参

【处方】 枳壳黄连大黄甘草荆芥苦参赤芍药、黄芩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小儿脱肛并痔。

【用法用量】 苦参散(《保婴撮要》卷十四)。

【摘录】 《婴童百问》卷八

《眼科龙木集》卷七:苦参汤

【处方】 苦参半两,地骨皮半两,丹参3钱,乳香3钱(另研)。

【功能主治】 眼常见黑花如绳牵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眼科龙木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