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 如才产了及觉血上冲心晕闷,取1钱以热酒和童便调下。

【摘录】 《产乳备要》.

页首

《急救仙方》卷三:黑神散

【处方】 白术茯苓甘草、茴香、桂、延胡索、生地黄、川芎、芍药、蒲黄、木香、白芷当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散血行风。主妇人血风烂弦,或因产后月水不调,血冲瞳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酒调下。

【注意】 孕妇莫服。

【摘录】 《急救仙方》卷三

页首

《朱氏集验方》卷十三:黑神散

【处方】 百草霜、蚌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损大吐血,或因酒食饱,低头掬损,吐血至多,并血妄行,口鼻俱出,但声未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糯米饮调下,侧柏枝研汁尤效速;鼻衄,搐1字;皮破、灸疮出血、舌上出血并干掺上立止。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三

页首

《妇人良方》卷二十:黑神散

【处方】 熟地黄1斤,陈生姜半斤。

【制法】 上拌,同炒干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血块,痛经,经行后腹疼,并经脉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产前乌梅汤调下;常服酒调;经脉不通,乌梅荆芥酒调下。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二十

页首

《妇人良方》卷二十:黑神散

【处方】 当归12分,刘寄奴12分,苦梗12分,延胡索(别为末)4分,桂心4分,陈皮4分,茯苓8分,芍药8分。

【功能主治】 新产后腹痛,恶血不尽行;新产后7-8日腹痛,两胁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升,煮取8分,调延胡索末,空心服。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二十

页首

《产科发蒙》卷三:黑神散

【处方】 火麻(5月5日取苗洗净,无灰好酒浸1时许,土器中烧存性,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血晕,眼花头旋,坐起不得,或痔血不尽,上逆耳鸣,或恶寒战栗,呻吟昏愦者。

【用法用量】 产后服1钱,则无血晕之患。

【摘录】 《产科发蒙》卷三

页首

《医统》卷四十二引《简易》:黑神散

【处方】 百草霜不拘多少(村居者佳)。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吐血,及伤酒食醉饱,低头掬损,吐血致多,并血热妄行口鼻出血,但声未失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糯米煎汤下;喜凉水者,新汲水调服;如衄血者,少许吹鼻;皮破出血者、灸疮出血,掺之即止。

【摘录】 《医统》卷四十二引《简易》

页首

《经效产宝续编》:黑神散

【别名】 黑桂散、蒲黄黑神散

【处方】 雄黑豆(小者是,炒,去黑皮)2两,当归、芍药、甘草(炙)、干姜、蒲黄(用安石器内,炒赤色)、肉桂、熟地黄(温水洗)各等分。

【制法】 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 死胎不下,产后血运,恶露不尽,腹痛。

【用法用量】 黑桂散(《圣济总录》卷一六○)、蒲黄黑神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四)。

若30岁以上生产少者,不用桂、姜,却以炒生姜红花各2两。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方中蒲黄能逐败血,熟地、芍药、当归能养新血,干姜肉桂能引新血而逐败血,甘草、黑豆能调正气而逐败气。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熟地、归、芍之润以濡血,蒲黄、黑豆之滑以行血,桂心、干姜之热以破血,用甘草者缓其正气,用童便者散其瘀逆,加酒者,引入血分以助药力也。

【摘录】 《经效产宝续编》

页首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黑神散

【处方】 陈槐花、百草霜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久痢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粥饮调下。数服立效。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页首

《博济》卷五:黑神散

【处方】 羌活(去芦)、黄耆、蔓荆子、狗脊(火燎去毛)、枳壳(麸炒,去瓤)、槟榔、栝楼(以盛尽药为度,不以个数,栝楼去子,留瓤用)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入栝楼中,盛以砂盒或瓦罐子内,盐泥都封涂之,火煅通赤,候冷,取出药末,更别用药如后:荆芥子、白芜荑2味与前等分,木香减半,同前药为末。

【功能主治】 肠风痔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用茶或酒调下,1日3次。

【摘录】 《博济》卷五

页首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医林方》:黑神散

【处方】 麻黄根4两(烧尽烟,存性,7分),盆消2两(水少许化开,蘸一遍,水尽为度),自然铜2两(烧红,小便蘸),诃子肉半两,雄黄2两,红豆1钱,没药1两,乳香1两,萝卜子1两,良姜1钱,马兜铃2两(去隔)。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目赤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噙水,鼻内搐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医林方》

页首

《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烟霞圣效方》:黑神散

【处方】 水蛭(瓦上焙存性)1两,天仙子(炮焦)1两,没药1两,乳香1两,羊胫腚骨(烧灰)1两,大叶莴苣子2两,萆薢2两,防风(去芦)2两,红芍药2两,草乌头半两,自然铜半两,梧桐泪半两(无梧桐泪,用硼砂代之用)。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接骨续筋。主打扑损伤。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酒调下。1服定痛,2服接定,3服全可,觑病大小加减用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烟霞圣效方》

页首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黑神散

【处方】 郁李仁(去皮)7钱,麻仁7钱,槐角7钱,枳实、皂角仁5钱(为末),苍术3钱,归尾3钱,生地3钱,大黄(炒)1钱。

【功能主治】 产后痔作,疮有头如蒜头大,或下鲜血,或紫血,大便疼。

【用法用量】 方中枳实用量原缺。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页首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黑神散

【处方】 杉木节半斤(烧留性),干姜1两(烧留性)。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安和胎气。主妊娠内挟寒冷,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页首

《古今医鉴》卷十二:黑神散

【处方】 当归1两,熟地1两,白芍(酒炒)1两,肉桂(去皮)1两,甘草(炙黄)1两,沉香1钱,棕灰(烧存性)1钱,蒲黄(炒黑色)1钱,没药1钱,乳香3钱,赤芍1钱,血竭5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败血致诸疾。将产血多,儿食不尽,余血裹胎难产;临产用力太早,儿不及转,横生倒出;子死腹中,母必肢体冷痛,口角出沫,指甲青黑;产后胎产不下,血晕眼花,起坐不得;血迷心窍,不能言语;败血乘虚散流,四肢浮肿;败血为害,口渴舌燥,乍寒乍热似疟;月中饮冷,败血凝聚,腹痛难忍,或致泻痢;败血入心,烦躁发钱,言语错乱,或见鬼神如癫;败血停留肢节间,遍身疼痛;败血流入小肠,小便出血;败血结聚,小便闭涩,大便艰难;恶露未尽,失而不治,又过酸咸收敛之物而崩漏;肺败鼻中气黑;败血冲心,喉中气急发喘;败血滞脾胃,心腹胀满,呕吐似翻胃。

【用法用量】 《奇方类编》有炮姜,无白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页首

《痘疹全书》卷下:黑神散

【处方】 当归、熟地、川芎、干姜(炒)、桂心、青皮香附(童便制)、木香、黑豆(炒)。

【功能主治】 孕妇出痘,正当甚时,有正产者。

【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页首

《妇人良方》卷十八:黑神散

【别名】 大进黑神散

【处方】 熟干地黄4两,蒲黄(炒)4两,当归4两,干姜(炮)4两,桂心4两,芍药4两,甘草4两,黑豆(炒,去皮)半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攻冲心胸痞满;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产后瘀血诸疾。

【用法用量】 大进黑神散(《产宝诸方》)。

【注意】 忌生水、菜果、油腻、毒鱼、湿面、咸酸淹藏、米食等。

【摘录】 《妇人良方》卷十八

页首
SEO [PR] 敋懍!柍椏僽儘僌 柍椏儂乕儉儁乕僕奐愝 柍椏儔僀僽曻憲
tppabs="http://www.zysj.com.cn/Asp/Js/Dim.js">
 
| 科室概况 | 专家简介 | 专科建设 | 媒体宣传 | 交流论坛 | 

当前栏目:首页 > 重点专科信息库 > 中药方剂 > 文章内容

黑铅丹

 

【处方】 (出山)黑铅1斤(将2蚕砂炒成末),青盐6两,没食子4两,升麻2两,石膏8两,香附子4两(炒焦黑),槐角子6两(炒为末)。

【制法】 先将柳木作锤,擂炒铅砂成灰末,加药6味共为末,铅盒收起。

【功能主治】 乌须发,坚齿牙。主

【用法用量】 每日擦牙,擦过须含半晌,以酒汩出更妙,否则,用汤亦可。

【摘录】 《遵生八笺》卷十八

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常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跖突略大于外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活习性,喜陷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皮肤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潜伏陷蔽,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结束冬眠。夜间捕食、活动,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人工饲养繁殖比其他蛙类容易。

繁殖技术,蟾蜍种源可从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为蟾蜍的产卵季节。在气温升至6-8℃时,蟾蜍即开始雌雄抱对,人工养殖时雌雄比例比3:1为宜,受精率可达90%以上。温度在16℃时便可产卵。每次产卵量大约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0℃之间,以℃为宜。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气,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

饲养管理,建立蟾蜍饲养场要靠近水源,四周有草,可利用池塘、水沟或田埂作为饲养池。场地四周应筑围墙,墙内留有草坪、菜地,以供蟾蜍栖息及活动。池中有水草生长,稀必适宜。另外,在棉田和稻田中也可以散养。

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即以活饵为食。可以培养蚯蚓、蝇蛆等各种昆虫,也可以用诱虫灯诱引各种昆虫。供蟾蜍食用。

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时排水,水温在16-28℃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注意及时分池,一般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幼蛙。幼蛙饲养要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每1m2放养30-50只为宜。要防止逃失和天敌侵害。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在秋末即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可以在饲养池的角落处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温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应比冰冻层大1倍为宜。

【性状】 性状鉴别,全体拘挛抽皱纵向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的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骼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化学成份】 花背蟾蜍(Bufo vaddei strauch)耳后腺分泌物含胆甾醇(cholesterol),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日本蟾毒它灵(gamabufotalin),远华蟾毒精(telocinobufagin),沙蟾毒精(arenobufagin)。

耳腺分泌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含壬酸(nonan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少量正十八烷,正十九烷,正三十烷,二十一烷,十八碳二烯酸。

【药理作用】 1.蟾蜍制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减低心率并消除水肿与呼吸困难,类洋地黄样作用。

2.升压作用,本品繁荣昌盛压作用迅速而平稳,维持时间长且能使肾、脑、冠脉血流量增加,优于肾上腺素缩血管药。

3.局麻作用,用豚鼠角膜进行试验,眼内滴入等量药物后,每隔5min刺激6次,共30min,统计30min内刺激角膜不发生反应的次数,以无反应的百分率作用为局麻过程指标,发现其局麻作用大部分比可卡因强。

4.抗肿瘤作用,蟾蜍制剂具有增高小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EC)活性率,促进巨噬细胞功能及增高清溶菌酶浓度等作用,另外蟾蜍对免疫系统及循环系统等方面也有作用。

【炮制】 蟾蜍:刷去灰屑泥土,剪去头爪,切成方块。炙干蟾:将铁砂倒人锅内烧热,取切好的干蟾放人拌炒,至微焦发泡时取出,筛去铁砂,放冷。民间有以活蟾蜍,用黄泥徐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后,研细人药者。

1.《蜀本草》:《图经》云,取日干及火干之。一法到去皮爪,酒浸一宿,又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涂酥炙干用之。

2.《纲目》:今人皆风干,黄泥固济,煅存性用之。

3.《得配本草》:阴干,酒浸三日,焙干用。

【性味】 味辛;性凉;有毒

【归经】 心;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主痢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或调涂;或活蟾蜍捣敷。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1-3g。

【注意】 《广西药用动物》:“表热、虚脱的人忌用。”

【附方】 ①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瘥,将作冷瘘:蟾蜍一枚(去头用),石硫黄(别研)、乳香(别研)、木香、接(去粗皮)各半两,露蜂房一枚(烧灰用)。上六味,捣罗为末,用清油一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桃子内重汤熬,不住手搅,令成膏,绢上摊贴之。候清水出,更换新药,疮患甚者,厚摊药贴之。(《圣济总录》蟾蜍膏)②治发背肿毒未成者: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债,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跟将;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若势重者,以活赡一个,或二三个,被开连肚乘热台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医林集要》)③治早期瘭疽:蟾蜍,将其腹切开一厘米创口,不去内脏,放入少许红糖。将患指伸入其腹内,经二小时后,可另换一只蟾蜍,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症也有效。(广西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④治疗毒:蟾蜍一个,黑胡椒七粒,鲜姜一片。将上药装八蟾蜍腹内,再放砂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末。每次五厘,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⑤治胸壁结核和淋巴结结核破溃成漏孔:癞蛤蟆一个,白胡椒三钱,硫黄二钱。先将胡椒、硫黄塞入蛤蟆腹内,后用黄泥包裹蛤蟆厚约一、二寸,火内煨透,取出去泥,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灭菌后,涂于无菌纱布条放入漏孔内,外盖纱布,每二至四天换药一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⑥治气臌:大蟾蟆一个,砂仁不拘多少。为末,将砂仁装人蟆内令满,缝口,用泥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蟆研末,作三服,陈皮汤送下。(《绛囊撮要》蟾砂散)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阴给,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消(大人一升,中人七含,瘦弱人五含)。以水六升,煮取四开,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补缺肘后方》)⑧治破伤风:虾蟆二两半,切烂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热,再入酒二盏半温热,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⑨治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干蟾蜍一枚(烧存性),皂角(去皮、弦,烧存性)一钱,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为末,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全婴方论》五府保童丸)⑩治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厚纸再裹,火内煨熟,口啖二支,十余日愈。若口混,咽梨汁解之。(《本草蒙筌》)11.治大肠痔疾:蟾蜍一个,以砖砌四方,安于内,泥住,火殿存性,为末;以猪广肠一截,扎定两头,煮熟切碎,蘸蟾末食之,如此三、四次。(《纲目》)12.治小儿走马疳,牙臭烂,侵蚀唇鼻,亦治身上肥疮:蚵皮(黄纸裹,煨焦)、黄连各末一两,青黛一钱。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和。先以甘草汤统去皮,令血出涂之。疮干好麻油调,湿则干用。(《全婴万论》蟾酥散)13.治癣:干蟾蜍烧灰,以猪脂和涂之。(《僧深集方》)14.治舌口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上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水尽为度。(《圣惠方》蟾矾散)

【各家论述】 1.《纲目》:蟾蜍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别录》云,治制犬伤,《肘后》亦有方法。按沈约《宋书》云,张收为制犬所伤,人云宜啖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疗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诸方所用虾蟆,不甚分别,多是蟾蜍,读者当审用之,不可因名迷实也。

2.《本草经疏》:虾蟆、蟾蜍,本是二物,《经》云一名蟾蜍者,盖古人通称蟾为虾蟆耳。经文虽名虾蟆,其用实则蟾蜍也。今世所用者皆蟾蜍,而非虾蟆,其功益可见矣。昧辛气寒,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痈肿、阴疮、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者,皆热毒气伤肌肉也。宰寒能散热解毒,其性急速,以毒攻毒,则毒易解,毒解,则肌肉和,诸证去矣。凡瘟疫邪气,得汗则解。其味大辛,性善发汗,辛主散毒,寒主除热,故能使邪气散而不留,邪去则胃气安而热病退矣。破瘀、坚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热壅滞也。近世治小儿疳疾多用,以其走阳明而能消积滞也。

3.《四民月令》:治恶疮疽。

4.《别录》:疗阴蚀,疽疬,恶疮,制犬伤疮。

5. 陶弘景: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两枚。烧灰敷疮。

6. 《药性论》:杀疳虫,治鼠漏恶疮。烧灰敷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7.《本草拾遗》:主温病生斑者,取一枚,生捣绞取汁服之,亦烧末服;主狂犬咬发狂欲死,作除食之,额食数顿。

8.《日华子本草》:破瘀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

9.《本草蒙筌》: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敷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煨熟啖,杀腐蚀成癖。

10.《纲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11.《本草正》:消癖气积聚,破坚